七年级师生在福州的研学之旅迎来收官之日。此次研学,师生们跨越山海,行程千里。从科技探索到文化寻根,从课堂研讨到实践互动,两校师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理解,于协作共进中厚植情谊。
漫步平潭,潮涌未来
五月的平潭岛,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浪花轻吻着岸边的礁石。5月9日,七年级师生踏上福建平潭岛,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上午10时,一层蒙蒙的细雨增加了航海的神秘感,研学队伍步入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馆内展示柜中零星散落着风化的贝壳,陶制的瓦罐上的贝齿纹既像海文又像海鸥,体现了古人对海洋文化的崇拜。仿制的草橹帆船悬挂在半空中,海风从虚掩的窗缝潜入,拂动帆布轻响,恍若远古航行的遗韵。远处当代渔船的汽笛声与遗址旁的诗声共鸣,八千年的航海史诗在少年笔下续写新章。
下午2时,同学们来到68 海里景区,入口处石牌上的朱红大字:“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 68 海里”诉说着两岸人民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共同的历史记忆。踏入景区,仿佛开启一场独特的海岛对话。漫步其间,奇形怪状的礁石如凝固的海浪,水滴下是岁月的痕迹。登上观景台,辽阔大海尽收眼底。同学们聆听海浪的低语,那些在礁石间跳跃的身影,在海风中飘扬的发丝,都化作珍贵的海岛记忆。
下午4时,同学们走进水下考古展示体验馆,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海洋探索之旅。馆内陈列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些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虽历经岁月侵蚀,但仍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让人不禁惊叹于古代陶瓷工艺的精湛。沉船模型“南海一号”展示了古代航海的辉煌,让同学们对先辈们在茫茫大海中勇敢航行的智慧与勇气充满敬意。
沪榕研学促交流 思维碰撞启新思
5月10日,上午9时,复旦二附校的同学们来到福州一中,参加沪榕研学交流欢送会。在这短短的六天里,两校师生们的情谊已在相处过程中慢慢变得深厚,同学们对彼此也充满了不舍和留恋,这份真挚的情感和难以忘怀的经历将会成为彼此最深刻的回忆。
首先,围绕“AI学习小伙伴的利与弊”,两校学生代表展开深度对话。复旦二附校学生聚焦教育场景,剖析AI个性化教学的“双刃?!毙в?;福州一中代表结合本土数字化案例,强调技术创新的伦理边界。这场辩论,不仅展现了两校学生的智慧风采,更引发大家对AI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深入思考,为探索更好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之后,两校的学生代表分别发表了他们在这次研学活动中的感想和收获。福州一中同学们的真诚与热情,让全体师生真切感受到“植基立本,成德达才”这一校训的温度——这份温度不仅藏在严谨的治学态度里,更流淌在每一次互帮互助、每一场坦诚交流中。教师发言环节,两校教师表达了对双方学校的感谢,并希冀能续写两地友谊的新篇章,让两校的交流如茉莉花与白玉兰的芬芳,历久弥香!
福州一中党委书记蔡辉森和副校长苏健为同学们送上精心定制的礼物,作为此次研学活动的留念。同时二附校也回赠了一份极具复旦人文精神的礼物?;ピ裎?,代表着此次研学中结下的深厚校际情谊,也寓意着未来两校将在教育交流之路上携手前行,共同谱写教育新篇章。
在活动尾声,两校师生合影留念,镜头凝聚瞬间,定格不同校服交叠的画面。这段旅程,让同学们看到福州一中的深厚底蕴,与复旦二附?!安┭Ф浦尽钡闹窝ё非笫馔就椤1舜硕荚谔窖罢胬淼牡缆飞辖盘な档?,都在传承文化的使命中勇担责任。
回顾此次研学,这场跨越山海的教育对话,已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求索的种子,而两?;颖鹗毕嘣嘉蠢丛傩某信?,正如同茉莉茶香,余韵悠长。求知的道路永无止境,同学们将这几天的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未来前行的动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这份探索求知的热情,不断进取,不断成长。
撰稿人:七(1)班 杨灵瓅 七(4)班 黄希言
七(7)班 章珂、张翰霖、宋友淳、王子诚
七(8)班 夏沐初
摄影:章珂、夏沐初、高雅婷、家长志愿者
审稿人:高雅婷 刘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