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段充满探索与成长的旅程。在淄博研学的第三日,同学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收获了知识,实现了自我蜕变。
成长之旅:从依赖到互助
研学伊始,离开父母庇护的同学们,暴露出诸多不足。有的同学生活能力欠缺,有的稍显自我中心,还有的纪律性不强。但研学就像一个神奇的熔炉,让同学们迅速成长。临时班委应运而生,周以诺、张庭嘉、贲可璁、陆乐行等同学分别担任不同职务,他们各司其职,提醒大家整理物品、做好垃圾分类、快速整队、高效学习。在他们的带动下,同学们从被照顾者转变为照顾他人的人,学会了相互提醒、彼此帮助。自习时,大家开始自觉营造安静氛围;同学受伤,有人主动包扎;同学外出,有人帮忙收拾行李;清晨,还有人贴心提醒起床。这点点滴滴的变化,见证了同学们在研学中的成长,感受到了互助的力量。
红色传承:焦裕禄精神的洗礼
此次研学,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同学们来到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这里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中午,纪念馆广场上烈日炎炎,同学们手捧自制花束,怀着崇敬之情集体朗诵《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激昂的声音在山间久久回荡。步入展厅,那打着补丁的衣物、磨损的办公用品与工整批注的工作笔记,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同学们看到了焦裕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走进故居,简朴的四合院、斑驳的土墙、低矮的屋檐,无一不在诉说着焦裕禄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影像教学环节,纪录片《我的父亲焦裕禄》更是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伟大情怀?;疃崾保蠹叶技岫舜薪乖B痪竦木鲂?,要让这精神火炬照亮同学们前行的道路。
守正创新: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下午,走进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医药世界。名医蜡像馆里,李时珍等六十多尊蜡像栩栩如生,他们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向同学们讲述着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全息投影再现的孙思邈治病场景,以及药碾子碾压草药的声音,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变得鲜活起来。在香囊制作坊,同学们亲手称量艾叶、白芷和薄荷,感受着中医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甲骨文记载的草药到抗疫的中药配方,中医药文化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而岜山中医药旅游区的创始人孙启玉,带领村民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研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这让同学们明白,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关键。
夕阳西下,离开展馆,金色的余晖洒在同学们身上。这次研学,是青春路上的一次宝贵经历。同学们在红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中医药文化里感受传统魅力。同学们学会了成长,懂得了互助,更明白了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未来,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稿人:七(7)班 徐睿、王腾烨
摄影:赵悦宇、七(1)班陆乐行
审稿人:忻颉轶 刘小莹